項目類型:濕地與濱水景觀、EPC園林綠化工程
項目用地:12公頃
總建筑面積:10550平方米
設計時間:2020年
竣工時間:2021年
項目位于雄安新區原白洋淀老碼頭處,是規劃雄安新區“北城”、“中苑”、“南淀”以林為主的大溵古淀和以水為主的燒車淀的門戶區域。

項目作為生態防洪堤重要節點和白洋淀的窗口,展示白洋淀一系列的水生態環境治理成果,由單一水利防洪和碼頭市政交通設施功能,向城市濱水生態綠地和公共開放空間,以及環起步區生態堤的重要的公共服務、科普文化節點轉換。

在設計理念上,形成200年一遇新建生態堤與原新安北堤的兩堤間塑造微縮白洋淀體驗區,車行道、騎行道、漫步道、慢跑道、探索道、游船線和手劃線的“雄安之道,五道雙線”布置,成為復合生態、游憩、景觀、文化的綜合性公共開放空間。在園林技術創新上,將石籠、防滲膜等新型景觀材料與竹排等傳統園林材料創新性地組合應用,形成方便快捷、效果穩定的水下石籠種植結構,形成北方淀區典型生態景觀風貌。在建筑技術創新上,白洋淀生態科技展示館為生態防洪堤一級驛站和水利防汛建筑,也是白洋淀生態治理的科普展示館,通過采用鋼框架支撐體系以及紅色夯土板、玻璃幕墻、屋面采用鋁鎂錳金屬屋面、蘆葦屋面等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,一方面傳承鄉土色彩和質感記憶,另一方面集成設計,通過裝配式施工高效完成工程建設。游客服務中心以水滴般的建筑形態點綴于微縮白洋淀中,以創新木結構和蘆葦屋面呈現出停泊淀上的船屋意向。


項目建成后,充分應用大數據、物聯網、BIM、新媒體等技術,打造“智慧旅游”體系,形成互惠共享的生態旅游空間,目前已成為雄安新區標志性節點、白洋淀生態治理和旅游文化的名片和門戶。